在“雙碳”目標與能源安全戰略的雙重驅動下,煤炭行業正經歷從“粗放開采”向“智慧管控”的深刻轉型。煤炭產量遠程監控系統,作為智能化礦山建設的重要組成,以數據為紐帶、以算法為引擎,重塑了煤炭生產監管的邏輯。這一系統通過融合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前沿技術,覆蓋生產量的方方面面,為煤礦企業、監管部門提供透明、高效、可追溯的監管工具。
架構革新:從數據孤島到多方面協同
傳統煤炭產量監測依賴人工記錄與分散式傳感器,存在數據割裂、響應滯后、易受人為干擾等弊端。煤炭產量遠程監控系統則通過三層架構實現生產量多方面貫通:
1.感知層:在煤炭輸送線、出入口等關鍵節點部署高精度傳感器、智能攝像頭等設備,實時采集煤炭產量、設備狀態。系統可與用電系統對接,采集用電關口的電壓、電流、電量等電力數據。
2.傳輸層:依托無線網絡或工業環網,實現萬兆級數據傳輸,并通過協議適配器兼容多種設備接口,確保井下復雜環境下的通信穩定。
3.決策層:云端與大數據協同處理數據,并可視化展示生產量實時數據和歷史報表,以及設備運行實況、設備健康評估、異常預警等決策支持信息。同時,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找出用電量與煤炭生產量的關系。
技術突破:精準監管的核心能力
1.動態補償與誤差消除
系統采用多源數據融合技術,補償皮帶張力等帶來的誤差。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增強信號抗干擾能力,皮帶秤運行監測和異常分析功能增強產量采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同時,煤炭生產量從采集到傳輸再到處理顯示,全鏈條不可篡改。總之,煤炭生產量監管做到了準確采集、實時傳輸、可靠存儲,充分保障了監控數據的準確性。
2.智能預警與根因分析
基于機器學習的異常檢測模型,可識別產量突增/驟降、設備超負荷運行等潛在風險。例如,當運輸系統煤量突然增大時,或者生產量數據與用電數據關系不匹配時,系統自動觸發預警,避免違規生產。
應用價值:重構生產監管生態
1.透明化監管:煤礦監管中心和監管部門可通過平臺實時調度礦井產量數據,杜絕作弊可能性,防止超能力開采。
2.精益化生產:企業可以依據系統提供的產量、用電關聯分析,優化生產策略和資源調度,實現“噸煤成本”精細化管理。綜合地磅數據的稱呼總、車輛等信息,可以核算企業銷量。
3.安全性躍升:監測皮帶速度、載荷量,可更好掌握煤炭輸送系統運行穩定性。綜合現場視頻監控,可及時發現異常,提高生產現場安全性。
煤炭產量遠程監控系統不僅是技術工具,更是行業治理模式革新的催化劑。隨著《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》等政策的深化落地,以及AI大模型、網絡通信等技術的迭代,未來的監管系統將具備更強的自主決策與跨系統協同能力。